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对比
3D打印工作原理
3D打印采用分层加工、叠加成型、即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,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。之所以称之为「打印机」,是因为分成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,组成上也都是由控制组件、机械组件、打印头、耗材和介质等构成的。
说的简单一点,3D打印是逐层扫描的逆过程,断层扫描是把某个东西「切」成无数叠加的片,3D打印就是一片一片的打印,然后叠加到一起,成为一个立体物体。如图所示,在3D打印时,软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完成一系列数字切片,并将这些「切片」信息传递到3D打印机上,然后将连续的薄型层面堆叠起来,直到一个固态物体成型。
3D打印与传统加工方式对比
传统的「取材加工」机床是在做「减法」,即通过切、削、车、铣、磨等工艺将一块物料上不需要的地方去掉,这就存在着「伸不进、够不着」的问题,因此不能加工任意复杂的中空形状。而且去掉的物料也被浪费掉了。作为对比,3D打印这种一层层堆积起来做「加法」的工艺有如下优点:不需要道具、模具,所需工装,夹具大幅度较少;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;可制造出传统工艺方法难以加工,甚至无法加工的结构;材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。因此,3D打印特别适合于复杂结构的快速制造、个性化定制、高附加值的产品制造。同时,由于可以生产任意复杂的产品形状,因此在零部件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最优的结构设计,而无需考虑加工问题,解决了复杂精细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难题。